(网经社讯)一、小浣熊来咯
美团在干嘛?我敢确认,你看完美团的原文后,你还是不知道美团确切在干嘛。我也颇为曲折的才搞明白他具体在干嘛。快速扫了一眼,本来想吐槽“浣熊食堂”这个名字的。你不是要做引领外卖行业的基础设施嘛,怎么不叫“浣熊学院”?我一开始,以为它是在建立一个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落地团队。其实我错了...啊,原来,他是有实体店的?他到底是开了一家餐饮店呢?还是在搞一个餐饮联盟呢?还是在做一个”餐饮学院“呢?还是别的什么?于是我把地址切换到北京,搜索了“浣熊食堂”。
怎么有直接“浣熊食堂”的,还有某某品牌(浣熊食堂)的?(下图1和2的差别)他们是什么关系?
而且不是说好的外卖吗?怎么显示都是到店呢?怪怪的。
难道是不在配送范围内?
切换到其中一个门店的地址后,我终于看到了浣熊食堂的样子。美团在搞一个“比较新”的东西,以前没见过的玩意。
二、外卖档口集
7月4日,据网经社数字生活台(DL.100EC.CN)了解,美团在搞一个比较新的东西,但他确实是一个“食堂”。我找了一家店,才最后搞明白。美团在搞一个“纯外卖外卖档口集合店”,真就像是食堂一样。没错,就是大学或者公司的那种,有很多个档口可以选择的食堂,或者就类似“大食代”那种。美团先找了个地方,提供了一个线下的“食堂”。美团自己先把场子搭好,厨房里的灶台、水电啊都搞好了,顺便把摄像头也给装了。然后找一些商家进来,商家只要拎包入住,带着冰箱之类的就可以开始搞了。
例如,浣熊的北京望京店约容纳10家商家,包括全聚德、老乡鸡、云海肴等品牌,每个档口约10平方米,后厨操作全程直播。美团相信一个模式,那就是“纯外卖”店,这种模式,在线上外卖平台是有独到的成本优势的。相比线下堂食的店铺,开一个店需要的人工、铺租等成本,纯外卖店是可以避免一些成本的。有相对较低的经营成本,才能让外卖更便宜些,也才能更有竞争力。
既然大家担心纯外卖店的食品安全问题,而确实也存在这样的问题。就需要被正视。那美团就从这个路径上尝试解决下这个问题。
三、新的体验
外卖除了安全之外,一直有一个痛点。
你在点外卖的时候,总想着能不能几家外卖一起点?之前有些平台尝试从mall这个场景切入的时候,就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价值点。这下真的可以了。
因为浣熊食堂,大家都在一起,可以完成跨店点单和跨店优惠了。你想吃农耕记的小炒肉,你也想吃云海肴的烤罗非鱼,你真是可以同时一起点瑞幸咖啡的生椰拿铁,舒服了!这样,很多店铺的SKU或许会更加精简,也会更加高效。而且,美团外卖有个不可回避的问题,“幽灵外卖”的问题。
比如,4月21日,京东也是重点提了这个问题。虽然目前看美团主要还是跟全聚德、老乡鸡等大型连锁商家合作探索这个模式,但是美团想要的可能不止于此。或许能从这个角度切入,然后一步步地解决类似的问题。堂食之所以大家放心,是因为天然认为堂食会更干净一点,更让人信任一些。而且现在已经有一些厨房在搞摄像头了。所以美团打算更进一步,提供一揽子的保障方案。
美团希望通过食材供应到最后的配送、到餐桌,全流程做到可视可溯,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,也解决担心安全的问题。而且,他说了,他什么店都可以搞;那原本的外卖店是不是也可以搞?如果平台对这些店铺流量倾斜很大,是不是也不得不搞?(怎么这有点阴阳京东的意思?是不是我多想了)我本身看到新闻后其实有其他很多顾虑,但是他竟然帮我直接解释了。担心美团自己搞自营?占据最核心的地段最好的类目,然后做那些最好做的生意。然后他说,绝不自营。担心成本问题?没事,美团补贴。但存量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商家要怎么解决,这是个疑问,估计也是广大的外卖商家会担心的问题。
未来三年,美团计划建设 1200 家浣熊食堂,覆盖高校、写字楼、社区等场景,目标服务超 1 万家餐饮商家。相比全国200~300万品质外卖店铺(按京东给的数据推算的),路还很长,但行则将至。品质外卖的解法,或许不仅仅是 “堂食”。
四、护城河
美团最近在表现出行业领导者的姿态。包括类似这样的:这次关于品质外卖的解法,其实也是从2024年就开始搞了。美团将浣熊食堂定位为 “外卖行业的新基建”,通过重资产投入推动行业标准化,应对大战中的竞争对手的挑战。不晓得后续会不会有单店的成本利润模型出来,如果模型没问题的话,浣熊食堂的名额估计已经成为香饽饽了。
外卖大战,如火如荼。跟商家的利益更强的绑定在一起,或许才是最强护城河。美团还在加固自己的护城河。